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为青春护航系列

人文教育不是给高等教育打基础的中小学教育或普通教育而是关系人之为人的教育。开设成长励志讲座、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培训,开展阅读名著、诗歌演讲等文 化沙龙等活动,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甚至于全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人格中既包含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对学校 而言,借助社会志愿者力量弥补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建设校园文化,逐步改变目前体制中不合理的因素;对
社会而言,今日校园莘莘学子,即是明日社会建设栋 梁,良好的校园基础教育确保了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孩子们的感触

人文关怀的纪念

编者按:
成长拾贝,这个栏目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带着豆蔻的芬芳,我们步入了花季的殿堂,踏上了中学的方舟,开始我们人生的远航。莫辜负了阳光的温暖和雨露的滋润。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要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明亮,像翱翔的雄鹰一样豁达,像蔚蓝的大海一样包罗万象。让我们充满朝气,充满自信,充满创造,让我们的人生变的亮丽多彩。
我们所有编辑部的成员衷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我们的栏目中来,与大家分享自己在成长道路中的点点滴滴。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这一期本栏目的特约主题,是“我和我的故乡”。故乡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以忘怀的吧,无论是童年的回忆,还是祖辈的往事,或是大家对伊金霍洛这块土地的热爱,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那么就来看看我们怎样用我们的文字,描绘我们心底那最细腻的一份感情。我们首先刊登了两位老师的文章,之后是同学们的优秀习作。




编者按:

成长拾贝,这个栏目再次和大家见面了。
上次的文章还不错吧。这一次,更多的同学送来了他们优秀的习作。我们所有编辑部的成员衷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我们的栏目中来,与大家分享自己在成长道路中的点点滴滴。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本期首先给大家带来两篇有关“我和我的故乡”的文章。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族的东西是最珍贵的东西,面对全国上下保护文化遗产的大潮,放眼我们的四周,去发现璀璨的民间文化艺术。悠民俗风,醇醇乡土情。执自豪之笔,怀骄傲之情。细腻地去描绘祖国的优秀民俗文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经验交流(3)

图书馆是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开展支援欠发达教育事业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发现,人文精神的薄弱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是许多欠发达地区教育上共有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结构不良循环的开始。我们希望通过在贫困地区合作援建思源图书馆,培养当地学生阅读的习惯,普及人文思想,开阔眼界获取知识。同时以我们和图书馆为纽带,让发达地区的学生和欠发达地区学生进行书信交流,书籍互荐,互访互助等活动,锻炼双方学生交流、信息获取和分享等方面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在甘肃捐建的第三个图书馆——思源图书馆通渭分馆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继续扩大支教活动覆盖范围,来到甘肃通渭进行支教活动,并在当地各界力量支持下,设立了第三所思源图书馆。

8月4日,筹备多日的思源图书馆终于在通渭落成。思源图书馆由上海交大思源教育机构发起,在BP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和当地热心人士的共同支持和资助下建立。馆内所有图书由思远教育机构募集,社会各界捐赠,是一个公益性图书馆。思源图书馆的宗旨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知识、了解世界、拓宽思路、掌握技术的知识交流平台,面向义岗中学和社会各界所有喜欢阅读的人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也是继甘肃三岔和河南之后,思远教育机构所成立的第三个公益图书馆。随着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由爱心点燃的知识火种会越播越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经验交流(2)

图书馆是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开展支援欠发达教育事业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发现,人文精神的薄弱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是许多欠发达地区教育上共有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结构不良循环的开始。我们希望通过在贫困地区合作援建思源图书馆,培养当地学生阅读的习惯,普及人文思想,开阔眼界获取知识。同时以我们和图书馆为纽带,让发达地区的学生和欠发达地区学生进行书信交流,书籍互荐,互访互助等活动,锻炼双方学生交流、信息获取和分享等方面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在甘肃捐建的第二个图书馆——思源图书馆修武分馆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开始在河南修武县进行支教活动。2008年,支教团第二年来到河南修武,并顺利在当地申国村申国完小设立了第二所思源图书馆。

申国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村民念完初中就不再上学,有的选择早早地结婚生子,有的选择外出打工。村民与外界的交流少,对外界的信息了解不够,没有形成一定文化精神生活氛围。从农村走出去的高学历学生毕业后又很少回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申国村精神文化上的滞后。事实上,背靠亚洲最大的铝厂——中州铝厂,又毗邻世界级地质公园——云台山,申国村的物质经济条件在河南农村比起来并不差。可是,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却比较匮乏。这样的文化氛围对孩子也造成了影响。因而通过建立图书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就成为了本次支教的一个亮点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前期在学校积极宣传,倡导交大学生捐书,得到了同学们积极响应。不但在校学生踊跃捐出了很多课外书籍,甚至有同学联系高中母校一起向农村献爱心。通过我们的努力,支教团为当地带去了共计1463本书。在原先申国完小的图书室基础上,经过扩建及制作新的书架桌椅等设施成立了新的思源图书馆。又经过四位支教团成员日夜加班,将所有的书贴上条形码和借书卡,并建立起完整的图书信息数据库。

建成后的思源图书馆由申国完小校长和教导主任担任图书管理员,面向全体村民开放。一年以来按着我们的设想,为当地村民提供服务。并希望通过接下来的运作,使图书馆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经验交流(1)

图书馆是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开展支援欠发达教育事业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发现,人文精神的薄弱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是许多欠发达地区教育上共有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结构不良循环的开始。我们希望通过在贫困地区合作援建思源图书馆,培养当地学生阅读的习惯,普及人文思想,开阔眼界获取知识。同时以我们和图书馆为纽带,让发达地区的学生和欠发达地区学生进行书信交流,书籍互荐,互访互助等活动,锻炼双方学生交流、信息获取和分享等方面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教育机构在甘肃捐建的第一个图书馆——思源图书馆三岔分馆

2007年,之前已经连续三年来到三岔中学支教的上海交通大学西部支教团第四次抵达甘肃省镇原县三岔镇。这一次,支教团的任务除了如往年一样为三岔中学的同学上课,为三岔中学的优秀学生颁发思源奖学金以外,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当地建立第一所思源图书馆。

思源图书馆的构想是由思源教育机构组织者张志刚老师提出来的,旨在为当地人民,尤其是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阅读的地方。思源图书馆的组建得到BP中国公司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捐助了包括两台IBM笔记本电脑和两万多册图书等大量物资,而且还派了两名工作人员不远千里地亲临三岔实地考察,对思源图书馆的组建表现出极大的关怀。

思源图书馆设在三岔镇,虽然地方不大,但是经过一番整修之后已经可以为群众提供优良的阅读环境。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思源教育机构的志愿者们利用教书的闲暇时间对旧书进行分类、装箱、整理。同时,三岔中学高一新生班的同学们问讯后也非常热心地帮助支教团,他们把支教团从上海运来的十多箱图书从学校搬到图书馆。

经过两年的运作,思源图书馆三岔分馆存有两万多册图书,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在图书入馆之初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图书贴条、盖章、登记、图书目录的录入、图书的分类整理等工作。并配合BP公司提供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条形码进行图书借阅登记管理,保证了图书馆正常有序运作。

目前,思源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到今年已印发了九百多张阅读卡,免费分发给三岔中学的学生,以鼓励他们阅读,有助于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让他们可以通过思源图书馆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据张志刚老师介绍,他希望三岔的思源图书馆是一个好开始,思源教育机构的影响力也随着各类支援西部教育的活动的深入展开而不断扩大,在其他地区建立更多的思源图书馆,为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