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也谈支教

为什么要支援教育?

在我看来,支教是对教育的不均衡进行的人为调整。这种调整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政府行为。这种不均衡可能是资源性的、学术性的,也可能是社会性的。我们可以认为支教是一种文化输出,只是输出的目的是为了让教育能够更快的进步,最终推动地方各方面的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一千多年前的遣唐使就是一种政府组织的委培模式的支教行为。中国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极大的提高了日本的教育和文化水准,这可以说是日本之后巨大发展的最坚实基础。


而对于今时今日的中国,支教同样是为了缓解教育的不平等。相对与东部地区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这种不平等在不同的地方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经济极不发达的地区,这种不平等体现在了师资力量的绝对不足,教育资源和设备的极度匮乏,以及经济基础带来的对教育的短视,对知识的忽视。在经济逐渐发展的中西部乡镇,这种不平等体现在教师素质的相对薄弱,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相对低下,以及教育体制的相对落后。而对于经济已经开始快速发展的部分省市,这种不平等体现在了教育 和精神文明发展相对于经济水准的滞后,教育理念的相对不足。而我们在大学中提及的支教活动或是支教项目,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缓 解在不同地区教育在人力资源问题上的不平等。也就是解决以上三类地区问题中与人相关的问题。


不同的状态之间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量化方式可以区分,所谓的三类地区也仅仅是把我所见所想的地方做了以上囊括,并没有什么学术依据。我想说的只是,在面对支教这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时,一定要把地区差异这个问题考虑在内。有太多失败的支教经历就是是因为支教者的一厢情愿以及他们对地方、政策、对象的不熟悉。 当我们发现支教大潮正在越来越汹涌的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敲敲警钟。因为等到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富却一无所获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思考和自省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